咦??為什麼一個字型節目突然改談手寫??其實手寫不只和字型有脫不了的關係,在漫長的發展史也有說不完的故事!別只是聽我們從《手寫時代》選讀的篇章,不如把整本書的其他段落補完,熟悉字型領域的源頭與側翼吧。
收聽第二季第九集
章節段落與更多補充
★01:09|由 Anne Trubek 著的《手寫時代》,爬梳文字之初到今天的手寫歷史,篇首還用了敝社的手寫體?
- 《手寫時代:從寫字到打字,一部五千年的人類書寫文明史及未來》商周出版,台北 2018。博客來
- Anne Trubek:本書作者,BELT 雜誌總編,同時為 WIRED、紐約時報等知名媒體撰稿。
- 手寫時代內使用的中文手寫體是 justfont 出品,廖文強書寫的「文強手寫體」
★04:36|從羅馬帝國滅亡到「加洛琳字體」:中世紀的字體分久必合合久必分,別再只是想到哥德體了。
- 哥德體:在約 1150 年起於西歐廣泛使用,誇張華麗的字體。德國甚至沿用至二戰結束。哥德翻譯自 Gothic,用來指稱字體約始於 15 世紀的義大利。Gothic 當時是蠻族名稱,也是野蠻的代名詞。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文人覺得這種字體看起來很野蠻,遂以哥德稱之。
- 加洛林字體:也就是後來小寫的基礎,哥德體的祖先。演變自羅馬時代的拉丁字母(大寫的起源),因為抄寫速度變快,導致字形外貌改變。有點類似漢字從篆書演變致隸書,隸書最後演變為楷書的過程。
★10:25|1450 年的新創產業:古騰堡的印刷術席捲歐洲,對手抄職人的衝擊和影響,意外地是正向的?
- 古騰堡:Johannes Gutenberg,神聖羅馬帝國美因茲人,發明鉛活字印刷。於 1450 年起開始創業,刊印聖經,即後世著名的《古騰堡聖經》。他的學徒彼得·舍費爾(Peter Schöffer)原本在巴黎當抄寫員。古騰堡活字奠基在他的手寫字上。一般認為彼得·舍費爾就是史上第一位鉛字字型設計師。
- 義大利體:一般說的「斜體」即為 italic。文書軟體選單上的 i 就是 italic 的意思。源自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文人的手寫風格,因為書寫而有自然傾斜的現象,後來被做成許多不同的字型。
★14:35|工業革命帶來了打字機,保守份子擔心學童從此只打字不寫字?嗯⋯⋯這個論調好像很熟悉呢。
- 印刷字型的第一次個人化:打字機英文為 typewriter,type 是字型的意思。因為打字機,一般人開始能用字型為個人書寫。
- 馬克吐溫在 1874 年使用的雷明頓打字機參考樣貌。
★19:30|草寫在美國的地位:修身、齊家、治國——概覽 Spencerian 和 Palmer 兩種主流的草寫字體風格。
Spencerian method:福特汽車、可口可樂的標準字正是標準的 Spencerian method 草寫體。主張標準化。于右任在台灣也推行過「標準草書」。
元濃在節目講稿寫 Palmer method 很像美國阿嬤會寫的字:剛好是那個年代的人會寫的字。
★25:21|手寫已死?手寫萬歲?字型負責資訊層面,手寫則成為風格和精神的需求,就讓我們繼續寫下去。
BBC 提到的追奇手寫體:作家追奇親自書寫,瀟灑飄逸的手寫字型。